【商务报告】副市长在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报告精品(完整)

时间:2023-05-07 19:30:08 浏览量:

对外开放工作报告我向会议报告的题目是《发扬成绩,创新创优,为实现“十一五”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目标开好局起好步》。一、充分肯定我市开放型经济在“十五”期间取得的重大成效“十五”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全球产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商务报告】副市长在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报告精品(完整),供大家参考。

【商务报告】副市长在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报告精品(完整)


对外开放工作报告


我向会议报告的题目是《发扬成绩,创新创优,为实现“十一五”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一、充分肯定我市开放型经济在“十五”期间取得的重大成效

“十五”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性机遇,坚持外向带动、开放兴城,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放型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确立,主要取得了如下“八大成效”:

(一)全党动员,认识大提高2000年初,在“十五”前夕,市委、市政府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决定》(甬党〔2000〕3号),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的宏伟构想。2004年初,在“十五”中后期,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再次出台《关于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决定》(甬党〔2004〕3号),进一步强调对外开放在宁波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这两个3号文件为标志,5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开放型经济给予强有力的领导,不断统一和提高全市上下的思想认识,连续出台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文件,连续多年将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作为新春伊始全市性的第一个大会,为“十五”期间开放型经济战胜9.11等突发性事件的冲击、迎接“入世”的机遇和挑战、纾缓突如其来的“非典”和禽流感影响、主动适应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创造了宝贵的领导优势。

(二)全民动员,目标大突破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依靠各地、各部门的强有力支持,“十五”期间,开放型经济的各项发展目标全面超额完成,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不断加大,排位不断前移。过去的5年,成为宁波外经贸历史上发展最快、进步最大、绩效最好、贡献最多的5年。“十五”末,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我市出口额居第3位,实际外资居第5位,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居第2位,各项排名全面提升。2005年,全市外贸依存度突破110%,出口依存度达到73%,分别比2000年提高57个和37个百分点;过去5年,实际外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超过15%。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直接拉动了工农业生产、促进了港口繁荣、增加了财政收入、扩大了劳动就业、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为宁波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扎实基础,外贸大飞跃作为开放型经济的基础,“十五”期间,宁波外贸连年保持高位增长,连创历史新高。2005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34.7亿美元,其中出口222.2亿美元,进口112.5亿美元,分别是2000年的4.4倍、4.3倍和4.7倍。“十五”期间,全市进出口、出口、进口年均增幅分别达到34.7%、33.9%和36.5%,分别比“九五”期间提高了20.3个、16个和28.1个百分点。外贸主体、产品、市场、贸易方式“四个多元化”深入推进。全市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近万家,实现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接近5500家;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分别达到15.4%和53.4%,分别比2000年提高6.4个和11.6个百分点,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8%;进出口市场由“九五”末的180余个发展到209个,其中超亿美元市场48个;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上升到23.4%,比2000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四)突出重点,外资大提升作为开放型经济的重点,“十五”期间,宁波外资规模大幅扩张,质量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市完成合同外资42.1亿美元,实际外资23.1亿美元,分别是2000年的4.4倍和3.7倍。过去5年,全市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69.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2.6亿美元,分别是“九五”时期的4.9倍和3.1倍,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年均增幅分别达到34.6%和30%。2005年,全市单个外资项目平均总投资、平均合同外资分别达到1021.6万美元和482.2万美元,分别是2000年的3.8倍和2.7倍,“选商选资、选优选强”初见成效。全年新批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217个,合同外资34.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利用外资领域不断拓展,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起步良好。2005年,三产合同外资6.92亿美元,实际外资3.2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1.4%和28.8%,分别占总量的16.5%和14.1%。招商方法不断创新,“以民引外”、“以外引外”逐渐成为利用外资的主渠道。2005年,“双引进”外资项目771个,合同外资21.8亿美元,分别占总额的88.3%和51.7%。

(五)把握方向,外经大跨步作为开放型经济的方向,“十五”期间,宁波外经“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半壁江山,并继续处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2005年,全市实现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6.54亿美元,新批海外企业97家,分别是2000年的3.3倍和2.2倍。“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20.5亿美元,累计新批海外企业381家,分别是“九五”时期的2.7倍和3.7倍。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工程承包和境外投资逐渐代替劳务输出成为外经合作的主体。全市对外工程承包从单一的建筑行业向港口、石化、电力、建材、机械、通讯、修造船等诸多领域发展,境外投资方式逐步从设立办事处和贸易性企业向加工贸易和实业性投资拓展,各类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大大增强。

(六)抓住机遇,载体大发展作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十五”期间,宁波各类开发区建设扎实推进,其示范带动辐射作用进一步显现。过去5年,我们争取国家新批设立了宁波出口加工区和慈溪出口加工区,使宁波拥有的国家级开发区增加到5个;宁波保税区开始实施区港联动试点,保税物流园区顺利投入封关运作;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省市级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意见》(甬政发〔2001〕114号),推动省市级开发区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全市上下坚决贯彻国家清理整顿开发区的决策,各级开发区数量精简为16个,开发区的建设者们负重奋进,迎难而上,实现了在清理中规范,在整顿中提高。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市各级开发区累计完成开发面积83.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316.6亿元,分别是“九五”期末历年累计的1.5倍和1.6倍。2005年,各级开发区合计合同利用外资2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3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59.6%和66.4%。“十五”期间,各级开发区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08.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4.5亿美元,分别是“九五”时期的2.1倍和2.5倍。

(七)持之以恒,环境大改善“十五”期间,我们始终将一年一度的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活动及其前身外商投资环境整治月活动作为开放型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致力于将定期集中整治和建立长效机制有机结合,推动宁波投资环境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在连续五年的整治月和服务月活动中,全市上下锐意创新,克难攻坚,圆满实现了外商投诉零积案、解五难创六优等目标,推出了百名干部下百家企业、千家企业评议政府机关、“我和宁波共繁荣”外企论坛等新举措,受到外商们的广泛好评。在始终不渝的环境建设中,为了合力营造“亲商、安商、重商、富商”的良好氛围,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投资环境的意见》(甬政发〔2003〕18号),推出了一年一签的投资环境建设责任书,基本形成了环境建设人人有责、环境建设常抓不懈的社会共识,软硬环境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八)改革创新,合力大增强“十五”期间,全市上下全力以赴营造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强大合力,基本形成了“开放促发展,各方促开放”的良好氛围。通过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主动应对出口退税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的地方促进政策,有效提高了开放型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通过税贸、银贸的有效协作,创造性地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缓解了退税一度严重滞后给外贸出口带来的困难;通过口岸、海关、检验检疫、港口等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口岸大通关建设深入推进,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在全国领先,口岸管理效能和通关效率显著提升,贸易成本和综合费用明显降低。5年来,正是依靠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全市范围大协作、大开放的良好局面日益形成,为开放型经济的大跨越、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总之,“十五”期间宁波的开放型经济工作全面超额完成了预定的各项发展目标,以自营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出口额突破200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突破4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0亿美元、外经营业额突破6亿美元、海关税收突破400亿元为标志,宁波的对外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县(市)、区,“三区一岛”,市级有关部门,中央各在甬机构和各涉外企业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外贸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企业单体出口规模偏小,高新技术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偏低,出口市场集中度过高,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加大。二是外资的制约性问题比较突出。资源要素紧缺严重影响外资引进,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企业通过引进外资来消化、吸收、创新的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外经的规模性问题比较突出。“走出去”与“引进来”处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走出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四是开发区建设的适应性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省级开发区建设相对滞后,发展空间急待拓展,主动适应宏观调控能力不足,开发建设未能进入新一轮良性循环的发展区间。五是开放型经济的认识性问题比较突出。“十五”后期,随着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和招商引资难度加大,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开放带动的认识和决心有所动摇,迎难而上的进取精神有所弱化,积极配合、主动服务的热情有所减退,使全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大氛围和大环境有所淡化。对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高度重视,力求在“十一五”的发展中努力加以克服和改进。

二、充分认识我市开放型经济在“十一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十一五”期间是宁波开放型经济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提高运行质量,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未来5年对外开放面临的总体形势继续符合中央关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整体评价依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在这样一个总体判断下,结合宁波开放型经济的实际,我们认为必须着重把握并处理好如下八大关系:

(一)国际形势把握变和不变的辩证关系。未来一个时期,国际形势的不变就在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化趋势将继续深化,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这将为宁波对外开放继续带来难得的发展空间。国际形势的变则主要体现为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国际原辅材料特别是油价的上涨趋势和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与此同时,以创新为特征的科技进步方兴未艾,争夺市场、争取资源和资本的区域发展竞争正日益激烈。主动应对,以变应变,努力实现趋利避害,是积极调控的重要任务。

(二)宏观经济把握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辩证关系。要在“十五”的高速度和大基数上实现新的增长,关键在于把握只有科学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要实现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发展理念。从宏观经济背景看,“十一五”时期我市开放型经济的主要制约就在于资源要素紧缺更加突出、成本上升趋势日益明显、地方财政出口退税压力从长远看继续存在。这些硬约束的进一步显现和强化,突出地表明传统的增长模式和发展方式已经举步维艰,必须主动转变增长方式,大力优化发展结构,走科学发展和自主创新之路,才有再争新突破、再上新台阶的动力和源泉。

(三)外贸基础把握大和强的辩证关系。“十一五”时期,宁波外贸肩负着第三次历史性跨越的使命,即要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基础上实现从大到强的优化。把握外贸大和强的辩证关系:首先要认识大是强的基础。当前,宁波外贸的大首先体现在外贸依存度的高。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宁波的外贸依存度太高,风险太大,必须降下来。但事实上,从理论上看,如何确定外贸依存度的适度水平,学术界并不存在一个普适性的标准;从实践看,2004年,广东、上海、苏州的外贸依存度就分别达到184%、178%和247%,而香港、新加坡的外贸依存度更高达300%左右。这充分证明,对于宁波这样一个具有商城和港城比较优势的城市而言,外贸依存度依然存在很大的发展余地。其次,则是要认识强是大的方向。新的时期,宁波外贸必须主动实现动态比较优势的升级,加速培育核心竞争力,抓紧从千军万马向精兵强将转化,从“四个多元化”向“四个优化”发展,只有这样整个对外开放的基石才能更加稳固。

(四)外资重点把握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经过“十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市外资工作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但是,必须承认,招商引资仍然是宁波开放型经济的一大薄弱环节。2005年,苏州实际利用外资60.1亿美元,是宁波的2.6倍;而杭州合同外资40.1亿美元,增长30%,实际外资17.3亿美元,增长22%,其总量直逼宁波,增幅分别较宁波高28个和12个百分点。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横向比较中,我们看到了利用外资的压力和潜力。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重点,保持必要的规模和速度,我们绝不能松手。但另一方面,我们毕竟已经跨越了“放到篮里都是菜”的起步阶段,特别是在资源要素极为有限和宝贵的条件下,我们更应该坚持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同步,高度重视“选商选资、选优选强”,着力引进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资源消耗低、带动效应明显的优质项目,从而形成规模和质量的有机结合。

(五)外经导向:把握“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辩证关系。理论研究和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走出去”和“引进来”将日益平衡发展,互动共进。宁波的“走出去”虽在全国、全省居于前列,但和“引进来”相比较,规模还很小,档次还不高,作用还不够。“十一五”时期,必须依托业已形成的开放优势,按照国家产业导向,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要素资源在更广阔的范围实现最优配置。要把“走出去”与“引进来”有机结合,通过工程、企业、产品“走出去”,促进资本、资源、技术“引进来”,通过要素双向交互流动,真正实现利用两种资源、面向两个市场的目标。

(六)载体建设把握整顿规范和升级扩容的辩证关系。开发区清理整顿以来,外部发展环境出现一些困难,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开发区的态度也由趋之若骛转变为避之不及。这严重损害了开发区的形象,也严重打击了开发区同志的积极性。在此,我们要理直气壮地为开发区“正名”。我们坚决贯彻国家关于整顿规范的决策,但我们绝不否认改革开放以来开发区在促进对外开放、加快产业集聚、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贡献。在整个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开发区作为吸收外资的主战场、集聚产业的大平台、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和对外开放、体制创新的重要窗口,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经历了整顿规范的洗礼和磨练,“十一五”时期,开发区建设必将走上扩容升级、浴火重生的发展大道,对此我们要有必胜的信心。

(七)改善环境把握政策和环境的辩证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着力点,三外政策的扶持力度不能削弱,但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使之符合WTO规则的要求,使之与转变增长方式、优化发展结构有机结合,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口上,发挥政策的最大激励和导向作用。在继续优化政策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开放环境的营造。事实证明,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政策,环境就是竞争力,抓环境就是抓开放,就是抓发展,就是抓生产力。“十一五”时期,开放型经济将更多地从优惠政策促动走向优越环境驱动,对此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八)增强合力把握为国把关和服务经济的辩证关系。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地、各部门的强有力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和部门既肩负着监督调控、为国把关的职责,又担负着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使命。这两个角色不应该互相排斥,截然对立,而应该在促进发展的前提下有机结合,辩证统一。有为才有位,有了经济的繁荣发展,才有政府各部门地位和作用的与时俱进。把握为国把关和服务经济的辩证关系,其关键和核心在于,必须在服务中体现把关,在服务中促进发展。我们当然要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依法查验,但我们也要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实事求是,以“三个有利于”为准绳,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发展,在为企业服务、为开放服务中体现和实践我们执政为民的先进性。

三、充分明确我市开放型经济在“十一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特征,“十一五”期间,我市对外开放战线必须与时俱进,继续走在前列。要认真贯彻市委“六大联动”战略和开放带动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开放型经济发展全局,以建设开放强市为目标,以转变增长方式为着力点,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做优外贸、做强外资、做大外经、做好服务,扎实提高开放水平,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按照市委《关于制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甬党〔2005〕20号)要求,今后5年,我市开放型经济的奋斗目标是:

——外贸再跨新台阶2010年,全市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达到670亿美元、445亿美元和225亿美元,均比“十五”末翻一番,增长方式明显转变。

——外资再上新水平“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合同利用外资23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5亿美元,在规模保持适度增长的同时,质量显著提高。

——外经再争新突破2010年,全市对外投资累计总额达到3亿美元,境外机构和企业累计达到1000家,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超过12亿美元,均比“十五”末翻一番,实现跨越式发展。

——开发区再入新阶段全市各级开发区整合、扩容、提升水平明显提高,引导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成为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地和示范区,并进入新一轮良性循环区间。

——改革再有新进展地方电子口岸和国际贸易平台基本建成,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宁波初步成为长三角南翼的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

——开放再创新局面对外开放领域更宽、环境更优、贡献更大、水平更高,三产开放有实质性突破,各项指标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为此,我们在“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

(一)优化外贸基础,实现四大转变。

“十一五”时期,优化外贸基础,关键是转变增长方式,优化发展结构,从“四个多元化”向“四个优化”转变。一是优化队伍。大力实施扶优扶强,有效推进科工贸合作,积极促进外贸代理制发展,深入开展“十百千”工程(即培育十家进出口规模超10亿美元、百家超亿美元和千家超千万美元企业),不断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同时,继续鼓励千军万马,发挥外贸孵化器功能,重点鼓励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加入进出口队伍。2010年,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突破8000家,争取达到10000家。二是优化产品。积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把创新作为兴贸的基础,自主创新、引进创新、模仿创新相结合,推动出口比较优势从价格竞争力向综合竞争力转化。大力实施品牌兴贸战略,全面实施重点展会品牌准入制,全力扶持品牌企业做强做大,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力争翻一番,达到30%以上。三是优化市场。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深化欧美日传统市场,拓展强化东盟、中东、东欧、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加快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风险分散、渠道多元的市场分布新格局。四是优化方式。大力发展进口贸易,努力实现进出相对平衡。着力引进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原辅材料,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产业升级换代。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大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加工贸易,提高加工深度,延伸增值链条,不断扩大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

(二)强化外资重点,再创四大优势。

“十一五”时期,强化外资重点,关键是坚持量质并重方针,着力提高水平,实现“四大创新”。一是创新认识。牢固树立抓外资就是抓经济发展、抓结构调整、抓科技创新、抓港口开发、抓城市建设、抓财政税收的战略意识,始终不渝地将利用外资作为开放带动、内外联动的战略重点,作为促进工业化、加快城市化、提升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作为提高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以认识的坚定统一,创造发展的前提条件。二是创新主体。坚定不移地发挥政府在利用外资中的主导作用,坚信不移地扩大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以民引外”、“以外引外”,力争“双引进”比重突破60%,努力拓展内外产业合作空间,通过与外资的互动融合不断提升本土经济,实现内源经济与开放经济联动发展。三是创新领域。实施三次产业并举的引资方针,将利用外资与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培育特色农业、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有机结合,不断优化外资引进结构。2010年,全市三产实际利用外资比重力争突破30%。四是创新方法。坚持广泛发动和培养高素质专业队伍招商相结合,实施定向招商、产业链招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等多样化招商方式,加大面向重点对象、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的招商力度,健全全市范围的项目资源共享机制,不断提高投资促进的水平和实效。

(三)量化外经导向,坚持两大转化。

“十一五”时期,量化外经导向,关键是以上规模、优质量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效益为中心、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方向,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尽快实现“两大转化”。一是向境外实业投资转化。以国家鼓励的境外加工贸易项目为重点,推动企业利用现有设备和成熟技术,通过新建、收购、兼并、股权置换等方式,“走出去”设立生产基地、构建营销网络、开发境外资源、建立售后服务中心和研发中心,带动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和劳务输出。要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的机会,主动参与,积极争取,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宁波企业跨国经营能力。二是向境外工程承包转化。着力发展壮大经营主体队伍,重点培育具有总承包资质和能力的国际承包工程企业,力争在“十一五”时期,实现我市企业进入全球承包工程225强零的突破。同时,继续按照劳务项目向高档次转移、外派人员向低收入地区转移的原则,加快劳务结构调整,规范劳务经营秩序,促进外派劳务合作平稳发展。

(四)加快开发区发展,实施扩容升级。

“十一五”时期,加快开发区发展,关键是要按照“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方针,抓紧实施扩容升级,有效拓展发展空间,科学设定功能定位,大力促进集聚发展,更大程度地发挥其在开放型经济特别是利用外资中的主战场作用。一是创新体制。巩固清理整顿成果,推进各级开发区法治化管理。赋予开发区管委会必要的行政管理权限,建设精简高效、亲商务实的管理体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形成强有力的集聚效应和引资功能。二是配强班子。开发区建设事务繁杂,政策性强,富有挑战性。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开发建设成功的必要保证。建议适当调高重点开发区的行政级别,配强领导力量,赋予园区领导较大的指挥和协调权限,从制度层面保障开发区各项工作顺利实施。三是灵活机制。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先行区,灵活高效的机制是制胜的法宝。要充分借鉴国际国内各类特殊经济区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在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中,不断优化开发区运作机制,加快发展步伐。四是扩容联动。以扩容升级为重点,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策划,推动新一轮开发区大发展。推动有条件的开发区抓紧做好扩容准备,创造条件积极申报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以联动发展为目标,形成全市开放开发的新格局。积极促使国家级开发区的品牌效应和资源优势向省市级开发区延伸,努力形成各级开发区合理分工、错位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五)加紧平台构建,提高服务效能。

“十一五”时期,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勇气,扎实推进地方电子口岸和宁波国际贸易平台建设,便利贸易往来、集聚要素资源、构造竞争新优势,创造新的发展动力。一是抓紧建设地方电子口岸。将加快地方电子口岸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大通关的核心,按照严密、高效、科学、安全的整体要求,遵循统一认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的基本原则,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为目的、以需求为导向、以合作为依托,加强宣传推广和普及应用,尽快创立宁波电子口岸品牌,有效加快通关速度、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改进服务效能,构造大通关、大物流、大外贸的大平台,不断增强口岸、港口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抓紧建设国际贸易平台。加强领导协调,加大政策扶持,超前制定规划,精心策划项目,全力以赴推进国贸平台建设。以常年展览展示中心为起点,有效集聚国际贸易资源,扎实推进进口大宗物资交易中心、国际贸易商务办公中心、国际贸易信息中心、综合运输服务中心、金融结算中心、国际贸易综合服务中心等载体建设,努力将宁波建设成为国际商家在中国的重要采购基地、浙江乃至全国进口设备和原材料的重要供应基地、长三角南翼的国际展览展示基地、国内外贸易的物流配送服务基地和浙江乃至国内大公司的国际营销机构集聚基地。

(六)加深政策调研,做到主动适应。

“十一五”时期,加深政策调研,关键是要主动适应“入世”过渡期结束的新形势,加强政策调研的力度、深度和高度,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和政府经济调控职能发挥提供有力的支撑。一是增强有效性。进一步完善地方外经贸扶持政策,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信息等手段,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促进体系。现有政策要按照WTO规则和市场经济原则作适当调整,从一般性支持转向重点性支持,从直接补贴转向间接补贴,从事后奖励转向事前激励,进一步提高扶持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二是增强指导性。外经贸政策体系要与转变增长方式、优化发展结构紧密结合,重点鼓励品牌建设、研究开发、新兴市场开拓、贸易摩擦应对、国际贸易平台建设、重大招商活动开展、重大外资项目引进和境外市场及资源利用等环节,以充分发挥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三是增强前瞻性。准确把握国际经贸发展新动态,认真分析国内形势和地区竞争格局新变化,结合宁波特点,加强开放型经济的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把握规律,赢得主动,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

(七)加强队伍建设,必须与时俱进。

“十一五”时期,加强队伍建设,关键是要按照先进性要求,着力培养引进人才,强化作风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强商”工程,与人事、高教等部门密切合作,实现外经贸人才和开放事业的同步发展。重点打造三支队伍:一是打造一支专家型的行政管理队伍。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开发整合全市外经贸人才资源,培养和造就一批政策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工作效率高,德才兼备、开拓进取、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对外开放行政管理人才。二是打造一支创新型的企业家队伍。适应国际经贸格局的新变化,培养和造就一批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精通产业、了解宏观经济、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三是打造一支实用型的专业人才队伍。继续强化外贸单证员、报关报检员、涉外法律、公平贸易、国际谈判等外经贸专业知识培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国际营销、投资促进、中介协调和“走出去”专业人才,建设区域性外经贸人才高地,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八)加大改善环境力度,增强发展合力。

“十一五”时期,加大改善环境力度,关键是要着力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坚持开展外资企业服务月活动,不断提高投资环境竞争力。一是继续优化领导环境。坚定不移地贯彻市委两个“3号文件”,毫不动摇地将开放带动、开放兴城作为宁波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大力弘扬“一把手”工程的领导优势。二是优化政务环境。积极转变行政职能,努力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强化外经贸、发改委、经委、财政、税务、口岸、海关、检验检疫、工商、贸易、国土、规划、环保、金融、外管、外事、台办、侨务、贸促等部门的有效合作,放眼长远、着眼全局,共同为开放型经济保驾护航。三是优化商务环境。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千方百计克服要素制约困难,诚心诚意改进服务,努力降低商务成本。四是优化人文环境。继续以解难创优为主题,便利外商在甬居住、生活、休闲、教育、医疗和保健,真正营造“优美、舒适、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开放意识,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准。

四、充分把握“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工作重点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对外开放工作,对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毛市长已经作了重要指示,希望大家深刻理解,认真贯彻。在此,我再简要强调五点,归纳起来是“五个到位”:

(一)统一思想,认识到位对外开放由于关系全局,牵连内外,往往争议颇多,质疑不断。因此,统一开放思想、形成开放共识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对于宁波这样一座开放城市而言,这一点尤其重要。今年,随着外贸地方财政退税负担的减轻、随着外经“走出去”共识的日益形成,对于外资作用地位的争论可能会再次浮出水面。全市上下很有必要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进行一次利用外资的再认识、再学习、再教育,清醒认识宁波利用外资与先进地区的现实差距,紧紧把握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增强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的关系,科学算账,轻装上阵。

(二)分解目标,责任到位今年开放型经济的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那就是:总量上,外贸进出口突破400亿美元,其中出口266亿美元,进口134亿美元,同比均增长20%;合同利用外资4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同比均增长5%;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7.8亿美元,同比增长20%,新增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100家。质量上,结构继续优化,效益继续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继续加大,各项指标继续处于全省、全国前列。发展目标既已明确,关键就是要尽快细化分解,层层落实责任,紧紧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三)加强调研,政策到位根据《关于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决定》(甬党〔2004〕3号)和即将出台的《宁波市外经贸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战略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开放的总体思路已经明确。今年,开放型经济工作着重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重点问题和重点环节出台一系列专项性的政策,如外资领域的以民引外、东引台资、拓展领域、开发区建设,外贸领域的品牌兴贸、扶优扶强、破壁攻垒等。各地、各部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联系实际,争取尽快制定一批具有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专项政策,促进开放型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四)重大活动,工作到位重大活动是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抓手,必须全力以赴,加强领导,确保安全有序,圆满成功。今年的第八届浙洽会、第五届消博会要深入贯彻“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着力优化四大板块,进一步提高实效,凸显亮点;省里组织的纽约·浙江周和欧洲·浙江周,我市要积极参与,利用这两大平台,力争招商引资西拓欧美取得新的进展;我市承办的99届广交会招待酒会要精心策划,抓紧筹备,办出宁波特色,争取在“中国第一展”上打响“开放宁波”的城市品牌;第五届甬港经济合作论坛要进一步密切与港方的合作,发挥“宁波帮”优势,为甬港两地共赢发展再谱新篇。总之,各项重大活动,都要精心组织,精益求精,干净干事,确保万无一失,圆满成功。

(五)排忧解难,服务到位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树立公共服务意识,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先进性教育的成果真正落实到深化开放之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深入开展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活动,创新形式、务求实效,下决心解决一批影响投资环境改善的痼疾顽症。要进一步加大外商投诉调处力度,健全工作网络,落实调处责任,切实维护外商和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要积极支持企业应对国外贸易壁垒,抓紧建设“四位一体”应对机制,探索建立重点产业、重点地区“两反一保”数据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切实为企业“破壁攻垒”提供有效服务。

同志们,宁波的对外开放事业已经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让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优创新,奋发争先,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切实担负起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历史重任,再创新业绩,再铸新辉煌,为宁波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再作新贡献!

推荐访问:报告 对外开放 副市长 【商务报告】副市长在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报告精品

版权所有:儒生范文网 201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儒生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儒生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陕ICP备190059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