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讲话】市政协主席在市政协十三届二十八次常委会上讲话

时间:2023-05-08 08:20:07 浏览量:

在市政协十三届二十八次常委会上的讲话各位常委、同志们:本次会议的议题已经全部进行完毕,会议开得有成效、有收获,达到了预期目的。会上,大家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全国政协党组关于“5号文件”贯彻落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会讲话】市政协主席在市政协十三届二十八次常委会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两会讲话】市政协主席在市政协十三届二十八次常委会上讲话


在市政协十三届二十八次常委会上的讲话


各位常委、同志们:

本次会议的议题已经全部进行完毕,会议开得有成效、有收获,达到了预期目的。会上,大家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全国政协党组关于“5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通知”精神(中办发16号),听取了市政协两个专题调研组关于考察湖南岳阳建立特困家庭大病救助基金情况、关于我市农村学前教育情况的两个专题报告,并分别进行了协商讨论,发表了很多很好的意见。这对于完善我们的建言、推动大病救助和农村学前教育工作,很有启发,很有裨益。下面,我结合本次会议议题,再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认真领会中办“16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健康发展

要认真学习、全面把握中办“16号”文件精神。中办“16号”文件充分表明了中共中央对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推进决心,充分说明了人民政协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充分体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5号文件”的坚定态度和显著成效。文件高度评价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政协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反映了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普遍心愿和共同呼声,对进一步做好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继中央“5号文件”之后对政协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又一重要文件。

要按照中办“16号”文件要求,把全面贯彻落实中央“5号文件”精神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希望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各参加单位,着眼于新的形势和任务,加强对“5号文件”精神的再学习、再宣传、再落实,并与贯彻中央对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新要求,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服务“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新任务结合起来,与完成本届政协预定的各项任务,积极推进我市换届工作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结合起来,使人民政协事业在新形势下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要紧密联系我市政协工作实际,把中办“16号”文件精神切实落到实处。今年是换届之年,离本届任期的时间已不多了,对照本届和年度确定的各项任务,市、县两级政协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要把“16号”文件精神作为行动指南,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加强地方重大问题的政治协商,加大经常性工作的民主监督力度,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和实效;要把“16号”文件精神作为工作标准,对本届和本年度工作组织一次“回头看”,该健全完善的制度和机制要抓紧时间健全完善,该充实补课的不足方面要认真梳理,对照要求,尽快补课,该完成的工作内容要逐项检查,实行时间上倒逼机制,进度上督促落实;要把“16号”文件精神作为思想动力,特别是对那些到政协也许是个人从政事业最后一站的同志,更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负党和政协组织的重托,认真干好本职工作,干出水平、干出成效、干出境界,高标准严要求抓好本届各项工作的扫尾和承前启后。

二、不断完善大病医疗救助体系,积极推进这项民心工程的早日实施

加强大病医疗统筹、完善困难群体社会救助体系,是市委、市政府正在着力部署和加快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项民生工程。市政协根据年初工作要点开展的赴岳阳考察、调研,有收获、有成果,对我们的工作有启发。应该说,我市的医疗救助工作经过多年探索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以民政医疗救助为补充、以其它专项救助为辅助的医疗保障体系。这个体系在解决困难群众病有所医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困难群众生命健康的一条重要保障线。但正如岳阳市建立特困家庭大病救助基金所考虑的原因,由于重大病情治疗周期长、费用高,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家庭即使担负一小部分比例也难以承受。九江同样也存在这种情况,因此,调研组认为,在现有的基本医疗保险、民政及工会等部门实施专项救助的基础上,专门为困难群众就医增设一条保障线,建立特困家庭大病救助基金,很有必要,且切实可行。我理解,这是为特定对象的特殊困难,采取特别的手段和形式,实施的特种保障和关爱。在实施过程中,建议有关部门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注意处理好政府主体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医疗统筹也好、困难救助也好,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保障以及救助困难群体方面,应居主导地位。建议有关部门积极探索一条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之路,建立完善我市大病医疗救助和困难家庭生活补助的帮扶机制、财政投入正常增长机制、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机制等,并纳入刚性、动态、常规化管理轨道。同时,要善于借鉴岳阳等地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参与困难家庭的大病医疗救助行动,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救助格局,共同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与社会“无形之手”的作用。

二是注意处理好专项救助与社会救助的关系。由于行政管理体制的原因,目前医疗救助和贫困救助有很多渠道,不少部门都有专门职能和专项经费。导致一些救助性质的工作政出多门、叠床架屋,有的信息渠道不畅,经费无从发放,而一些该救助的困难群体未得到救助。建议市政府归口一个部门牵头,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职能合一”的要求,探索建立医疗保障由“一个口子”统收统支的协调管理运行机制,科学整合现有的民政、卫生、医保、低保、工会、残联、扶贫等多项救助政策与救助资源,实行协同办公、政策互通、信息汇总、资源共享。

三是注意处理好困难救助与方便群众的关系。民心工程就是要既让群众得到实惠,又让群众感到方便。现在不是群众很了解多少帮扶救助政策,而是很不了解这些政策。有的即使听说存在某种专项救助,也不知到哪儿领取、如何领取,“端着猪头找不到庙门”。这就难免出现救助缺失与重复救助并存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政策宣传,既要让群众了解政府的救助政策,又要使群众熟知救助程序,要尽可能减少中间审查、报批环节,实行一个口子联审、一个窗口直报的方式,不论是在门诊、在住院,费用在哪家发生,就由哪家定点医院按比例直报、按政策救助。这样既可解决群众不知政策之苦,又可免除群众奔波求助之劳。

三、重点解决农村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积极推进我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加快发展

近年来,我市农村学前教育通过社会各界、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长足发展,“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多元发展”的农村学前教育新格局正在形成。但同时应该看到,学前教育特别是广大农村学前教育仍然是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条短腿。调研报告所列举的5个方面问题,我感到突出表现在“入园难”、“入园贵”两大问题上。有人说,“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学前教育的无奈现状。“入园难”,实际上是入优质幼儿园难,系各地特别是农村的优质教育资源普通不足所致;“入园贵”,往往是指按当地收入水平,担负一名幼儿入园费用往往高于培养一名义务教育对象甚至正常录取的大学生。究其原因,同样可以追溯到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激励社会力量办学前教育政策不活等问题。此外,还有幼师待遇无保障、幼儿园监管不规范等突出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各地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去年11月,温家宝总理专门就学前教育问题开展了调研,他明确指出:“要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必须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方针”。值得欣慰的是,国务院已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相信随着《纲要》的贯彻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的问题终将得到切实解决。建议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根据《纲要》精神和《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抓紧出台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强化政府办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和主导地位。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地域上优先保障农村,在学段上优先保障学前教育。据了解,目前许多国家和我国一些地区明确规定,财政预算内的学前教育经费应占同级教育经费不低于7%的比例,而且在我国发达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往往还高于这个比例。考虑我市学前教育经费总体投入的历史欠帐太多,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借鉴参考。同时,要大力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学前教育事业。特别是对农村兴办幼儿园要倾斜政策积极扶持,确保在建设规划、规费减免、资金配套、以奖代补、幼师待遇等方面,给予与公办园同等地位,尽快形成全市范围“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村幼儿园、村级教学点”的三级学前教育体系。教育、人事等相关部门一定要切实保障幼师的基本待遇,确保民办幼师在专业培训、工资定级、职称评聘、社保医保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幼师、中小学教师同等待遇。这一点对于稳定幼师队伍、提高幼师素质至关重要。

各位常委、同志们,实行特困家庭大病医疗救助、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都是关系我市发展成果全社会共享的实事,是关系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稳定的大事。希望大家持续关注,积极履职,群策群力推进这两项民心工程的顺利实施!希望各位常委、政协工作者振奋精神,再鼓干劲,认真抓好中央“5号文件”的再学习、再宣传、再落实,把我市政协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推荐访问:市政协 讲话 会上 【两会讲话】市政协主席在市政协十三届二十八次常委会上讲话

版权所有:儒生范文网 201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儒生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儒生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陕ICP备19005972号-1